学霸们日后只能当打工仔?
2021-07-06
学霸们日后只能当打工仔?

无论小升初还是初升高甚至高考,学霸走在哪里都备受关注,赢得了学渣们无数羡慕的眼神,但是究竟何为学霸?学霸们的命运又是什么呢?真的是人们所说的“打工仔”吗?   一、关于学霸定义   有人吃自助餐的时候,已经吃了很多肉、还能吃下很多甜品,你会惊讶地说:“你这么能吃!”,不过他会说“吃肉和吃甜品是用两个不同的胃”(懂粤语的知道什么意思吧?)   有的人数理化很强、文科很弱(或者反之),你说他偏科,他会调侃说“理科和文科是用两个不同的脑袋来装的”。那么如果加上音乐美术呢?艺术是用数理化那个脑袋装、还是用文科的脑袋装的?还是还有第三个脑袋装这些知识?   (一)学霸首先要细分到单科表现   假如我说我高考能够以超过中大或华工分数线50分,算不算学霸?你会回答:当然算!   如果我说连学士学位都拿不到,那么你会想:“就算学霸,也总不能躺在功劳薄上混日子啊!”,当然你会随口多问一句:“什么原因拿不到学位?”   如果我说:“高等代数挂科”,那么你肯定会拿掉“学霸”的头衔。   如果我说:“体育挂科”,那么你可能保留“学霸”的头衔,此人“头脑发达,但四肢简单,没有学位情有可原”。   不过从高等代数到体育之间的技能,有很多连续渐渐过渡的学科状态。   如果我说:“英语挂科”,因为英语属于文化类,靠读书出来的结果,你可能说“不是学霸”。   如果我说:“美术课挂科了”,你会对“学霸”的标签有所迟疑。如果我说是数学专业,出于好奇选修个美术课玩玩,竟然泪奔地挂科了,你会觉得情有可原。但如果我说是华工建筑系,美术课挂科了,你又会觉得不可原谅,不能算学霸。   当然,实际现象中,往往数学强的,物化生也弱不到哪里去;语文或英语强的,政史地也弱不到哪里去。加上到了高考,选理科的也就只可能语文、英语短板,选文科的更可能只有数学一门短板。那些“单科学霸”的身份变得模糊、隐含。   但以我个人而言,大文大理似乎毫无相关性可言,文科有的很好有的很差。我自评等级的话:   历史A+   数学A、物理A、地理A   语文B、化学B、生物B   政治C、体育C   英语D、美术D   音乐E   历史自评A+,有什么事迹可以吹牛皮呢?反正在高中、大学都参加过历史知识竞赛,获奖者中,我是凤毛麟角的来自理科班或理科专业的。   (二)学霸是某种内在潜质,不是勤学苦练出来的   学霸是某种内在潜质,天生有某种悟性,不是整天霸着图书馆的作为整出来的学霸。   那些整天捧着书本啃,最后考出95分的,还未必有那些打完麻将,立刻赶考得出的90分那么牛叉。   (三)不能用现行考试制度作为唯一性标准,去定义放之四海的学霸标准   现在我国的高考制度,是6门单科的组合,不过“一样米养百样人”,各人的潜质真的不一样。其实就像“中药铺抓药”一样,现在是从各个单科里面组合进行高考,怎么的录取方式就会对当今的学霸标准有巨大差异。   (1)所有单科全部是学霸,总分当然是学霸。   (2)所有单科全部不是学霸,以总分当然不是学霸。   (3)某个单科(例如英语、数学)很弱,其他均衡且偏强,靠着几门“大佬”抬着过河,依然考出看起来不错的分数。但是换个省份试一试,例如江苏只考语数英三科,其他的只算学业测试,其中一门很弱,这个在考六科省份不错的考生就会泪奔。   (4)某个单科(例如英语、数学)很强,其他均衡偏弱,强势科目被高考总分淹没,某单科学霸特征看不出来 了。换个时代试一试,钱钟书、沈从文的数学均仅有个位数的分数,由于中文好被大学破格录取了;反之,华罗庚只有数学奇好,被熊庆来看上并破格录取。马云的 英语很好,按1984年标准一门强当然扛不起总分,但如果到了伪满洲国,那里的日语、俄语、中文都是必修课,英语强的按道理日语、俄语也不会弱,1科强项 能变戏法一样演变出3科强项,那就好过多了。   可见,上述第(3)(4)类人物的强或弱特质,往往因为淹没在总分中而被忽视。   (四)学霸有其范围的相对局限性   在某个群体中异同于常人的悟性和成绩,才能算学霸,当然未必是前3%还是前5%,和后面严重脱节的才敢称学霸。比如之前某帖列过荔湾区某些农民 工学校的统考成绩,某校前两名超高,领先第3名数十分,第3名和第4之后的比较接近——那么前两个是学霸——如果第1领先第2也很多,那么第1是超学霸。   学霸有圈子的相对性,比如从化吕田镇某山区中学的第1名领先第2名很多,也是学霸,尽管他的成绩拿到老三区并不突出。假以时日,若果他能到老三区就读,能否再算学霸,需看他的潜质进一步激活再下定义。   因此以全省、全市某些统考一次做个量化标准,一次切分“学霸”并不科学,本身取得这些分数的环境和资源就不一样,同等资源、同圈内另类的才算学霸。我的标准:在本圈内远远把别人甩开的才算,五六个人轮流以微弱优势坐庄的,谁都算不上。   二、关于马云   马云高考成绩一点都不好,但马云依然是单科学霸。   据说马云因为数学较差,所以离本科线还差5分,这不是理由,只说明除英语外的另外那4科也强不到哪里去。要是真的学习成绩过得去的,总共6-7 门科,有5-6个“大佬”抬一个“小弟”过二本分数线是非常轻松的事情【我给自己算了算,拿掉除数学外的任何一门课,还能过二本线;只拿掉生物(70分 制),还一样上重本】,除非遇到江苏那种只考语数英三门课的奇葩省份。至少和我相比,马云的高考成绩严重的不好。   马云的数学1分也好、19分也好,总分不高掩盖了英语满分(或接近满分)的内里潜质。那些总分比马云高出30多分上重本的,如果各科四平八稳无突出,不是学霸。   对于马云,就算再低20分不上大专线,若英语接近100,照样是学霸。   入了大学,对马云来说,什么数学、什么政治、地理之类可以甩得一干二净,强项科目的英语海阔天高任鸟飞,他的口语很好,与老外的交流、翻阅原创文献、提升国际视野……学霸还是有其学霸知识的用武之地。   三、成绩好的人只能当打工仔   目测经常发现这种现象,这里包括两种情况:   情况一、成绩好的人一般惯于安逸,缺乏革命热情   其实以平均结局而言,无论打工、无论自己主动创业,成绩好的群体都比成绩差的群体要成功。但为什么我们仍感觉经商成功人士,成绩并不太好呢?   这里有个革命积极性的问题(或者叫破罐子破摔),以前有个老的革命电影《大浪淘沙》,知识分子主动豁出去的比例要小,因为差生除了主动豁出去,还有被动豁出去的。   当然,时代变迁了,把“革命”替换成“下海创业”也一样,或者替换为以前的15世纪的大航海、18世纪的美国西部淘金,当时靠大航海、淘金发达的多是文化不高、混不下去的人。   情况二、考试的入口标准和毕业出口评价标准未必一样,不一定类比于《伤仲永》   为什么很多高考状元或高分者找不到工作?情商、社会关系、家庭背景等原因不谈,这涉及另一个话题,不在此讨论。还是只针对学习成绩的问题:入口未必就是出口!   是想说状元入学后读书不努力吗?不一定。   入大学可能考6可,可能象江苏那样考3科+学业测试,也可能象上海曾经的会考9科。   大学的出口是按照校内专业课的学分、绩点累加排名,入学名次未必就是毕业名次,专业课学得好的,自己创业无论搞计算机、搞电子、搞机械,运作起 来会更加得心应手。就算只是一般吹水的文史学科或者外语口语等,毕业成绩好的在见工应聘等方面更有优势。这个情况二的“假学霸”可能连打工皇帝都未必当 上,打工仔就是真的打工仔。

扫码领取免费查重
免费查重
扫码回复“免费” 领取免费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