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内外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
2021-07-06
浅谈国内外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

作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标志性成果,学位论文集中反映了研究生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取得学位的重要保证。硕士生教育规模不断 扩大,使其培养质量受到重大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何种监控体系来切实保障和有效评估学位论文质量成为管理者们讨论的热点,也对学位论文质量评估问题的 研究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发达国家是如何通过对学位论文进行评估和管理,以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并以此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我国的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 现状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教育管理者客观地评价我国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并改进其不足之处,从出口环节人手提高硕士培养水平。 一、国外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制度 分析部分教育发达国家的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制度,对我国的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发展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一)国外的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概况 世界各发达国家目前学位论文的评审通常采用“同行评议”,即由该领域或邻近领域的专家以通信或现场接触的方式,来评价研究工作的科学价值。同行评议模式是世界科学界普遍认同的一种评价制度。“由最了解该人和该事物的科学共同体来做出科学判断”是同行评议的精髓。 在美国,学位论文写好后,硕士生提出答辩申请,提交本人申请书与导师推荐书、学位论文及摘要。经系指导委员会同意受理论文审查后,指定校内二至三名评阅人 对论文进行评阅,其中导师为主评阅人。评阅人须向系指导委员会提交对论文的评阅意见,经委员会认可后方可进行答辩。圆在法国,根据1984年《高等教育 法》的规定,学生在论文答辩之前,由校长聘请至少两名有相应资格的教授审阅学生的论文,论文评审委员会也由校长指定。德国规定,硕士学位论文题目由考试委 员会主席提出,由教授指导,由两位主考人评定,其中一位是出题教授,另一位由考试委员会主席来决定。加拿大则是要求硕士生论文应包括在该领域前人所作的贡 献,由系主任指定包括导师在内的三人以上的委员会审查,并进行口头答辩。 (二)国外硕士论文评阅制度特点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教育发达国家的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有以下特点: 1.导师指导监督有力 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指导能力对硕士学位论文的水平具有重大影响。作为最了解学生学习及科研工作的导师,对论文无疑最具有发言权,各国在学位论文的评阅或者答辩评价阶段都充分相信导师的监督作用,充分重视指导教师的意见。 2.完善的内部评估制度且执行严格、效果显著各国基本都有一套完善的通过硕士培养单位的内部机制来完成对硕士学位论文进行评价的内部评估制度。学位论文的 评阅和答辩都有详细的要求,从人数、资格到流程等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并且职责分明。嘲通过严格规范的教育管理和有效的社会监督,国外的硕士学位论文内部 评估机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把关作用。在很多发达国家,其硕士生被授予硕士学位的比例很低。例如,在美国,每年总有相当一部分硕士生因论文不能通过评阅或答 辩而无法获得学位,一般研究生院的淘汰率达到了10%一15%,名牌大学甚至达到30%40%;嘲而德国硕士生淘汰率1992年统计为27%,其中很大一 部分学生均是由于论文评阅不合格而无法获得学位。这说明了教育发达国家内部评估制度的执行是非常严格的。 二、我国现行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及其不足 目前我国的学位论文评阅通常也是采用“同行评议”。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对论文评阅规定为:“硕士学位论文??学位授予单位应当聘请一至二位与论文有关学科的专家评阅论文。” 虽然国家的相关文件对硕士学位论文评估机制作出相应规定,但这些规定既没有明确硕士学位论文是实行定性评审还是定量评审,也没有明确是实行公开评审还是匿 名评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颁布实施后的20年间,国内大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都实行定性评审,且几乎都是实行公开评审制度,但是这种 评审制度渐渐暴露出一定的弊端。大部分高校的硕士论文评阅通过率都接近100%,实行评分制的其平均分也都处于高位,这显然与学位论文质量的实际睛况不 符。 周红康闻认为,原有的学位论文评审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论文评审“一团和气”或“针锋相对”、部分研究生钻营取巧、贿赂专家、规章制度陈旧死板 等;解飞厚翻分析其主观原因是论文评阅者或者出于对论文指导教师的人情(这种人情往往是对等的),或者出于对学生的同情,对论文高抬贵手;高坤华㈣等人认 为,主要是因为缺乏科学合理的论文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对参与学位论文评审的专家没有严格完整的遴选机制等。 综合来看,我国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机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硕士学位论文标准尚待明确 我国硕士学位论文的标准要求硕士学位论文应当有新的见解,能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但是,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并未对这 一标准进行细化和量化。各学位授予单位在实际操作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制定相对标准,很多并没有将学位条例规定的原则落实为客观的、操作性强的量化评价指标体 系,只有模糊的文字表述或定性评价,影响了评阅结果的客观性。 (二)论文评阅方式尚需改革 我国开始硕士教育的初期,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在各高校都是统一的,且行之有效。但随着招生规模扩大,导师队伍急剧扩张使得导师水平参差不齐,硕士学位论 文水平良莠不齐。为了通过论文评阅,部分导师利用自己的关系来影响论文评阅过程。导师指定的论文评阅专家,多是自己的师生、同行或朋友,碍于面子,这些评 阅人在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中往往难过“人情关”,讲情面、走过场,对论文评阅敷衍了事。很多评阅人考虑到若严格评审可能影响学生毕业和就业,出于以上种种考 虑,因此在评阅过程中就难免得过且过。 上述情况越来越普遍,使得论文评阅中出现“潜规则”,论文评阅人会意地予以帮助,甚至有些导师之间互相聘为评阅人,达成默契互行方便。这使得学位论文质量的监督机制被架空,严重地影响了学位论文评阅的严肃性和评价结论的权威性。 三、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改革实践与研究 受前述多种因素影响,原有的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势,近年来很多学位授予单位开始尝试对其进行改革。一是将硕士学位论文的评阅与考 核标准细化和统一,指定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二是积极推行论文盲评制度。清华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研究生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工作的 培养单位之一,2001年在全国率先实施评阅人和论文作者、导师双向匿名的论文双盲评审。随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匿名评审工作在全国各大院校推广实施。此 外,中国地质大学还聘请国外专家参与评审部分学位论文。 从理论上说,盲评制度能对研究生自身和指导教师两方面都起到促进作用,但目前尚未对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的改革效果进行全面的、定量的分析。这一切需要具体的统计学分析,从信度、效度以及改革效果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以期证明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改革的成效。 各高校改革后的论文评阅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高坤华指出,部分高校细化后的论文评价指标体系是通用一个版本,不能体现不同学科门类的特点,应该按照学科 门类甚至是二级、三级学科来制定不同的指标体系,以便于专家更准确地掌握评价尺度。而盲审制度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苏日娜认为,原来是导师选定评阅人,他肯 定会选取对这个专业熟悉的专家,现在盲评虽然是选择同专业的评阅人,但因目前专业细分,所以还是存在对论文内容熟悉程度的差异,导致了两种可能:一是专家 因为不熟悉该领域,对论文产生误解而得出错误的评审结果;二是专家不大了解此领域,就干脆评个通过,避免风险。另外,因为流程增加而缩短了论文写作时间、 经济成本增加、工作量大幅增加等问题。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以完善论文评阅制度,是摆在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项课题。例如,继续优化和细化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标准,并可单独设置如违反学术道德、主要方 法不当、无创新性等一票否决指标;推广网上评阅形式,降低成本,缩短盲评周期;建立专家信息库,除了细分的研究方向、学术水平,还应在诚信等方面制定要 求,实行动态管理,避免论文评阅人选定的随意性;建立硕士学位论文评阅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将论文评阅结果进行网上公示,增加评审结果的透明度,使论文作者 的学术水平、导师的指导水平甚至评阅专家的评审水平都接受监督,从而令论文评阅结果更加公正、准确。 国外硕士学位论文的内部评估制度能得到严格执行且效果显著,有其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但最重要的,来源于管理者、导师、学生乃至整个社会对于学术声誉的 重视。科学、公正地评审每一篇学位论文,不仅关系到学术的严肃性、学校的声望、学位审核的权威和可信度,也关系到每位毕业生的学术生命。 也许对于国内的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改革来说,双盲评审等评阅方式和操作流程上的改革只能治标,而培养严谨的学术风气和高尚的学术道德,才是治本之策。教 育部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的评选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硕士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知识及综合运用所学 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是对研究生教育的综合检验。我们必须继续推进和深化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改革,完善其作为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监督机 制。

扫码领取免费查重
免费查重
扫码回复“免费” 领取免费查重